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冉子祠十二韵菏泽县东十八里。)壬子 清 · 翁方纲
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: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三
访古曹南郡,于沂发轫时。
恭闻临野店,秩飨有专祠。
拾级门墙侧,三楹咫尺思。
上公瞻栋宇,南面俨威仪。
道脉承东鲁,遗封记下邳
子桑虽切问,馯臂漫传疑。
敬本该居简,科仍迈说辞。
𨓹时称合祀,近岁有丰碑康熙丙午重修碑云:「昔与伯牛子合祀。」)
支庶趋笾豆,烝尝肃里师。
薛邦风是式,季子配攸宜。
柳色沿村淡,茶香绕舍迟(地名堌。)
人文如启秀,再拜仰延釐。
传易之家 宋 · 金君卿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二六、《金氏文集》卷下
商瞿受《易》于仲尼
仲尼卒,商瞿授楚馯臂子弓(一云子弘。)
子弓江东桥子庸(一云鲁桥庇子庸。)子庸授燕周竖子家(一云周丑子家。),子家授淳于光羽子乘(一云东武孙虞子乘。)子乘授齐田何子庄
及秦焚书,以《易》为卜筮之书,独得不焚,故传授不绝。
汉兴田何东武王同子中(读曰仲。)洛阳周王孙、丁宽子襄、齐服光四人焉,皆著《易传丁宽作《易说》八篇,三万言,训诂举大义而已。王、、服皆作《易传》二篇。)》。
周王孙授魏蔡公(蔡公《易传》二篇。)王同授齐即墨成广川孟但、鲁周霸衡胡临淄主父偃菑川杨何叔元叔元《易传》二篇。
叔元传燕韩婴河内司马谈、太中大夫京房(非焦延寿弟子京房也。)
丁宽复从周王孙受古义,号《周氏传》,然周王孙师田何之学也。
授同郡田王孙王孙授沛施雠子卿(一云长卿。)兰陵孟喜长卿琅琊梁丘贺长翁
繇是有施、孟、梁丘之学焉(施、孟、梁丘氏章句各二篇。)
施氏授河内张禹子文琅琊鲁伯
淮阳彭宣、沛戴崇子平
鲁伯泰山毛莫如少路琅琊邴丹曼容
繇是施家有张、彭之学。
孟氏则改师法,以候阴阳灾变书,诈言得自师田生,而同门梁丘贺證明之,且非田生之法也。
授同郡白光少子、沛翟牧子况,由是孟家有瞿牧、白生之学。
梁丘氏者,始受大中大夫京房《易》,出为齐郡太守,后更事田王孙
然则京房、田王孙,皆田何家法也。
汉宣帝时,闻京房为《易》明,求其门人,得
年老,授于子临。
临始从父学,亦尝事施雠,后卒行京房法。
五鹿充宗君孟君孟《略说》三篇。)君孟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郡邓彭祖子夏、齐衡咸长宾,繇是梁丘家有士孙、邓、衡之学。
今《子夏传》即邓子夏,盖出于梁丘家也。
其后有京房《易字君明东郡顿丘人,非太中大夫京房也。)》。
房始授业梁焦赣延寿
云常从孟喜问《易》,会喜卒,房以延寿《易》即孟氏学,时孟氏门人翟牧、白生皆曰非孟氏法也。
房后以灾异得幸。
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,皆为博士,由是有京氏之学焉。
又其后有东莱费氏《易名直字长翁。)》,其学无章句,本以古字,号古文《易》。
以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解说上下经。
琅琊王平仲,由是世传费氏之学。
又沛人高相,与费公同时,亦无章句,自言出于丁将军传授子康兰陵毋将永,由是有高氏之学焉。
汉宣帝时,孟、梁丘皆立博士
至元帝世,立氏《易》。
惟费、高二家,未得列于学官
成帝时,刘向校书,考《易》说,以诸《易》家说皆祖田何、杨叔元、丁将军,大意略同,惟氏为异。
向以中古文《易》经校施、孟、梁丘经,或脱去「无咎」、「悔亡」,惟费氏经与古文同,然受其学者,未盛于世。
梁丘贺以卜筮得幸宣帝,及至显官,故学者宗焉。
其后五鹿充宗贵幸,善梁丘《易》,元帝好之,欲考其异同,令充宗与诸《易》家论。
充宗乘贵辨口,诸儒莫能与抗,皆称疾不敢会。
施雠之门人张禹以经术为成帝师,位丞相,封侯,成就弟子尤著者彭宣、戴崇,皆至公卿。
故施氏、梁丘之学尤盛于当世。
以至孟氏、京氏弟子俱为博士,故二家之学亦行焉。
高相子康王莽所杀,故学者衰废,而费氏独行古文《易》,然而未得立者,盖亦不幸者矣。
其后东汉诸儒,习施氏者,则有沛戴崇子宾陈留刘昆威公洎子轶君文
习孟氏者,则有南阳(音圭)丹子玉中山阳鸿孟孙(鲑,胡佳反,又苦圭反。一作鲑,胡瓦反者,非。)广汉任安定祖
习梁丘氏者,则代郡范升辨卿,京兆杨政子行(一云范升杨政皆传孟氏《易》者,非。)颍川张兴君上洎子鲂;
张兴最知名,为梁丘家宗,弟子自远方至者,著录且万人焉。
习京氏者,则汝南戴凭次仲南阳魏满叔牙济阴孙期中彧惟高氏之学无传焉。
建武中,陈元长孙、郑众仲师皆传费氏《易》,其后马融、荀爽亦为之传,自是费氏而诸家之学衰矣。
陈、荀、马皆当世大儒,故费氏之学益盛,今辅嗣之学盖出于费氏古文《易》也。
再原汉之言《易》者,一出于田何
其传者,若周王孙、王同、杨、大中大夫京房、丁宽、田王孙,皆本师法。
然当高、惠、文、景之时,学其未也。
至宣、元间,施、孟、梁丘、京氏四家及高相之学,多以阴阳灾异为说。
惟费氏本以古字,号古文《易》,以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讲说上下经,为有本末;
又校之诸家,独与中古文《易》同。
流及马、郑等家,其学遂盛。
辅嗣,天启其衷,而入圣门之奥。
考其渊源,虽本于马、郑之学,然其流溥博,出于诸家远矣。
噫!
《易》之大原,皎若白日,函光于牺,旭于文,迄我圣师,而后正中焉。
昳于秦,薄蚀于汉,诸家之说棼焉,而圣道微矣。
辅嗣特起,斥去异端,天人之道,俄然而明。
然犹时若氛翳,未能廓然,若将有以待焉尔。
在其贤者,心圣人之心,犹得观望其光景者哉!
王秀才 中唐 · 韩愈
 出处: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
吾常以为孔子之道。大而能博。
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。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。
其后离散。分处诸侯之国。
又各以所能授弟子。原远而末益分。
盖子夏之学。其后有田子方
子方之后。流而为庄周
故周之书。喜称子方之为人。
荀卿之书。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
子弓之事业不传。惟太史公书弟子传有姓名字曰馯臂子弓
子弓受易于商瞿孟轲子思
子思之学盖出曾子。自孔子没。
偫弟子莫不有书。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。
故吾少而乐观焉。太原王埙示余所为文。
好举孟子之所道者。与之言。
信悦孟子而屡赞其文辞。夫沿河而下。
苟不止。虽有迟疾
必至于海。如不得其道也。
虽疾不止。终莫幸而至焉。
故学者必慎其所道。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。
而欲之圣人之道。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。
故求观圣人之道。必自孟子始。
今埙之所由。既几于知道。
如又得其船与楫。知沿而不止。
呜呼。其可量也哉。
易说送尹师闵 北宋 · 李复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二八、《潏水集》卷八
《易》之道,广矣远矣,深矣微矣。
天地,至大者也,包之无外焉;
鬼神,至幽者也,穷之无隐焉。
阴阳交化,而知性命之正;
原始要终,而知死生之变。
日月风雷、山泽水火、草木鸟兽之象,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室家、婚姻之义,礼乐、师旅、祭祀、刑政莫不咸在。
至于寒暑昼夜之运,屈伸动静之体,好恶取舍之情,刚柔进退之理,方以类聚,品以群分,无不总萃,虽造次颠沛不能踰。
显诸仁,藏诸用,莫可测焉,所谓妙于神而极于明者也。
太极未判,两仪未生,虽未形《易》之象,而《易》之妙固已存于其中矣。
元气既分,象数既形,夫物芸芸而生,世莫知其然。
于是伏羲因天地之数画而示之,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,天地万物亦以具备。
天下后世犹未能明,圣人又重为六爻致其详,发之以《彖》、《系》以告诸人,尚亦罔然,曾不得望其封畛,况门墙堂奥之深乎!
是犹纳万于椟中,方圆巨细、朱绿玄黄,有至宝焉、有杂器焉,未尝发钥出而阅之,罔知其名,罔识其形,罔知其所可用,徒指椟曰有异藏,兹为妄伪,不亦甚欤!
孔子潜心于《易》,三绝韦编,犹曰「加我数年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」,况于众人乎!
孔子之弟子有子弓者,学《易》于商瞿,子夏之《易》传于田何,二人者去孔子未远,必有所闻,后来亦莫之传,其馀妄开户牖者多矣。
夏殷之世,或曰《连山》、或曰《归藏》,其名不同,其辞亦异。
至周以其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不可以为典要,故谓之《易》,其当世所取用者如此,故曰《周易》焉。
《易》取象幽,故其文奇,极道妙,故其言隐,非若《书》之二《典》、《禹贡》、《洪范》为世大法,其言坦然明白也,学者其可妄为说欤?
汶水尹君师闵自少究心于《易》,揲蓍论卦,著之于图,自谓知《易》之数,孜孜焉叹未知《易》之道而问于予。
噫,予何知哉!
于其归也,以自见于《易》者告之,欲使发其椟而求其中得所睹焉。
元祐六年清明日李复述。
策问(五) 南宋 · 薛季宣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七九一、《浪语集》卷二八
问:「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」,孔子语也;
「悦周公、仲尼之道」,孟轲说也;
「适尧、舜、文王为正道」,扬雄学也。
虙羲而降,神圣之君以十数,孔、孟曾不之尚,顾独尊于文王,周、孔非其贤于先圣,将以无位故邪?
扬雄论道而归尧、舜、文王,然则周公、仲尼岂不足法也?
三千之徒,皆学于孔子者,而七十子尤章章焉。
《史记》所传,七十有七家,语所录七十有二,其人与数既已不同,而其强半言行不闻,果何以异于三千徒也?
叔孙武叔、公伯僚仲尼、愬子路者,不闻回心乡道,言行之美,而犹见录,何欤?
《大戴礼经》其言子贡论弟子之行,以答卫将军文子之问,其人裁十有二(颜、冉、由、求、赤、参、师、、灭、明、偃、南宫、绦、柴。)
孔子自言从我陈、蔡,及门者十,无非门人之杰,而其去取参错,不可考知。
姑为订以圣人之言,则子我短丧之问,似非能言之流;
季路不正卫君,冉求附益季氏,其于政事何有?
孔子如有若,唯忠恕如曾参,门人之所共尊,乃不数于德行;
又如曾点之言志,子贱之不欺,传《易》若馯臂、商瞿,曾不许以言语、政事、文学,四科所列,犹或未之尽邪?
圣人之门,柴愚、参鲁,师辟、由谚,而皆进于夫子之道;
耕稼之学,至斥之以小人。
其谨向背之途,所成就之速如此。
堂堂张也,其传乃有尧行而舜趋;
商之洒埽应对进退,流为嗛然终日;
游之贵本抑末,至于偷懦惮事;
又言语之子贡,推于从横之
、商之大贤,比于施舍、北宫黝之勇,圣人之学,何其愈远而愈不似邪?
得其所传,子弓、子夏、子舆三人而已。
子弓之学,至于荀卿、李斯而废;
子夏之传,至田子方、庄周而极;
子舆之道,子思、孟轲皆不失其所传。
将毋师法不同,本有次第,抑其流传之远,自有幸不幸欤?
荀卿非十二子,而子思、孟轲皆未免为有罪;
庄周论天下道术,身与老聃、关尹犹自列于一家。
子思、孟轲自谓子游之说,周称田子方语,又曰学于溪工。
古人尊道严师,安有闻见之异,疑信相乱,其故何哉?
诸生学于圣人之门,所尽心焉尔者,道学之统,源流之辨,与夫门人高弟所闻所得,厚薄浅深之间,宜固知之,详著于篇,庶见所蕴。
五台妙空师 宋 · 许景衡
 押先韵
山僧栖在山之巅,胡为振锡来市廛。
且言自得相形术,愿与多士谈媸妍。
津涂穷通可逆数,名分巨细潜开先。
庞眉合享寿考福,鼎角堪持丞弼权。
人生肖貌虽若尔,天理应效非皆然。
条侯饿死始难必,裴度果相终何缘。
亨衢第以直道致,吉祉多为阴功延。
操脩向善或向恶,感召凶吉如蹄筌。
予观传记考物理,谓师语议非无传。
出言少偷信不免,受玉苟堕知难全。
况乎素行未中积,敢以虚表要诸天。
富哉荀卿骋雄辩,推本心术深磨研。
九州功崇夏禹跳,三面德至成汤偏。
仲尼何长子弓短,古今无害为圣贤。
林宗知人出明性,清澈鉴裁犹澄渊。
大端亦贵器与识,规矩安可私方圆。
君平筮达至理,探索造化穷推迁。
与臣言忠子言孝,利害之际尤拳拳。
古人术学务原本,宁将浮说相拘挛。
羡师通论近名教,为师条列终吾篇。
袁鲁望督学山东 明 · 王世贞
七言律诗 押先韵
十上公车鬓更玄,银章邸吏忽惊悬。
繇来稷下田何易,多自江东馯臂传。
岱顶扶桑先出日,齐宫碣石有谈天。
朱幡绛帐争前后,好是人生得意年。